跳转至

18 容器网络配置(3):容器中的网络乱序包怎么这么高?

你好,我是程远。这一讲,我们来聊一下容器中发包乱序的问题。

这个问题也同样来自于工作实践,我们的用户把他们的应用程序从物理机迁移到容器之后,从网络监控中发现,容器中数据包的重传的数量要比在物理机里高了不少。

在网络的前面几讲里,我们已经知道了容器网络缺省的接口是 veth,veth 接口都是成对使用的。容器通过 veth 接口向外发送数据,首先需要从 veth 的一个接口发送给跟它成对的另一个接口。

那么这种接口会不会引起更多的网络重传呢?如果会引起重传,原因是什么,我们又要如何解决呢?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三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。

问题重现

我们可以在容器里运行一下 iperf3 命令,向容器外部发送一下数据,从 iperf3 的输出"Retr"列里,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重传的数据包。

比如下面的例子里,我们可以看到有 162 个重传的数据包。

# iperf3 -c 192.168.147.51
Connecting to host 192.168.147.51, port 5201
[  5] local 192.168.225.12 port 51700 connected to 192.168.147.51 port 5201
[ ID] Interval           Transfer     Bitrat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tr    Cwnd
[  5]   0.00-1.00   sec  1001 MBytes  8.40 Gbits/sec  162    192 KBytes
\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[ ID] Interval           Transfer     Bitrate         Retr
[  5]   0.00-10.00  sec  9.85 GBytes  8.46 Gbits/sec  162             sender
[  5]   0.00-10.04  sec  9.85 GBytes  8.42 Gbits/sec                  receiver
iperf Done.

网络中发生了数据包的重传,有可能是数据包在网络中丢了,也有可能是数据包乱序导致的。那么,我们怎么来判断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引起的重传呢?

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 tcpdump 去抓包,不过对于大流量的网络,用 tcpdump 抓包瞬间就会有几个 GB 的数据。可是这样做的话,带来的额外系统开销比较大,特别是在生产环境中这个方法也不太好用。

所以这里我们有一个简单的方法,那就是运行 netstat 命令来查看协议栈中的丢包和重传的情况。比如说,在运行上面的 iperf3 命令前后,我们都在容器的 Network Namespace 里运行一下 netstat 看看重传的情况。

我们会发现,一共发生了 162 次(604-442)快速重传(fast retransmits),这个数值和 iperf3 中的 Retr 列里的数值是一样的。

-bash-4.2# nsenter -t 51598 -n netstat -s | grep retran
    454 segments retransmited
    442 fast retransmits
-bash-4.2# nsenter -t 51598 -n netstat -s | grep retran
    616 segments retransmited
    604 fast retransmits

问题分析

快速重传(fast retransmit)

在刚才的问题重现里,我们运行 netstat 命令后,统计了快速重传的次数。那什么是快速重传(fast retransmit)呢?这里我给你解释一下。

我们都知道 TCP 协议里,发送端(sender)向接受端(receiver)发送一个数据包,接受端(receiver)都回应 ACK。如果超过一个协议栈规定的时间(RTO),发送端没有收到 ACK 包,那么发送端就会重传(Retransmit)数据包,就像下面的示意图一样。

img

不过呢,这样等待一个超时之后再重传数据,对于实际应用来说太慢了,所以 TCP 协议又定义了快速重传 (fast retransmit)的概念。它的基本定义是这样的:如果发送端收到 3 个重复的 ACK,那么发送端就可以立刻重新发送 ACK 对应的下一个数据包。

就像下面示意图里描述的那样,接受端没有收到 Seq 2 这个包,但是收到了 Seq 3–5 的数据包,那么接收端在回应 Ack 的时候,Ack 的数值只能是 2。这是因为按顺序来说收到 Seq 1 的包之后,后面 Seq 2 一直没有到,所以接收端就只能一直发送 Ack 2。

那么当发送端收到 3 个重复的 Ack 2 后,就可以马上重新发送 Seq 2 这个数据包了,而不用再等到重传超时之后了。

img

虽然 TCP 快速重传的标准定义是需要收到 3 个重复的 Ack,不过你会发现在 Linux 中常常收到一个 Dup Ack(重复的 Ack)后,就马上重传数据了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

这里先需要提到 SACK 这个概念,SACK 也就是选择性确认(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)。其实跟普通的 ACK 相比呢,SACK 会把接收端收到的所有包的序列信息,都反馈给发送端。

你看看下面这张图,就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。

img

那有了 SACK,对于发送端来说,在收到 SACK 之后就已经知道接收端收到了哪些数据,没有收到哪些数据。

在 Linux 内核中会有个判断(你可以看看下面的这个函数),大概意思是这样的:如果在接收端收到的数据和还没有收到的数据之间,两者数据量差得太大的话(超过了 reordering*mss_cache),也可以马上重传数据。

这里你需要注意一下,这里的数据量差是根据 bytes 来计算的,而不是按照包的数目来计算的,所以你会看到即使只收到一个 SACK,Linux 也可以重发数据包。

static bool tcp_force_fast_retransmit(struct sock *sk)
{
        struct tcp_sock *tp = tcp_sk(sk);
        return after(tcp_highest_sack_seq(tp),
                     tp->snd_una + tp->reordering * tp->mss_cache);
}

好了,了解了快速重传的概念之后,我们再来看看,如果 netstat 中有大量的"fast retransmits"意味着什么?

如果你再用 netstat 查看"reordering",就可以看到大量的 SACK 发现的乱序包。

-bash-4.2# nsenter -t 51598 -n netstat -s  | grep reordering
    Detected reordering 501067 times using SACK

其实在云平台的这种网络环境里,网络包乱序 +SACK 之后,产生的数据包重传的量要远远高于网络丢包引起的重传。

比如说像下面这张图里展示的这样,Seq 2 与 Seq 3 这两个包如果乱序的话,那么就会引起 Seq 2 的立刻重传。

img

Veth 接口的数据包的发送

现在我们知道了网络包乱序会造成数据包的重传,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容器的 veth 接口配置有没有可能会引起数据包的乱序。

在上一讲里,我们讲过通过 veth 接口从容器向外发送数据包,会触发 peer veth 设备去接收数据包,这个接收的过程就是一个网络的 softirq 的处理过程。

在触发 softirq 之前,veth 接口会模拟硬件接收数据的过程,通过 enqueue_to_backlog() 函数把数据包放到某个 CPU 对应的数据包队列里(softnet_data)。

static int netif_rx_internal(struct sk_buff *skb)
{
        int ret;
        net_timestamp_check(netdev_tstamp_prequeue, skb);
        trace_netif_rx(skb);
#ifdef CONFIG_RPS
        if (static_branch_unlikely(&rps_needed)) {
                struct rps_dev_flow voidflow, *rflow = &voidflow;
                int cpu;
                preempt_disable();
                rcu_read_lock();
                cpu = get_rps_cpu(skb->dev, skb, &rflow);
                if (cpu < 0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pu = smp_processor_id();
                ret = enqueue_to_backlog(skb, cpu, &rflow->last_qtail);
                rcu_read_unlock();
                preempt_enable();
        } else
#endif
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unsigned int qtail;
                ret = enqueue_to_backlog(skb, get_cpu(), &qtail);
                put_cpu();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ret;
}

从上面的代码,我们可以看到,在缺省的状况下(也就是没有 RPS 的情况下),enqueue_to_backlog() 把数据包放到了“当前运行的 CPU”(get_cpu())对应的数据队列中。如果是从容器里通过 veth 对外发送数据包,那么这个“当前运行的 CPU”就是容器中发送数据的进程所在的 CPU。

对于多核的系统,这个发送数据的进程可以在多个 CPU 上切换运行。进程在不同的 CPU 上把数据放入队列并且 raise softirq 之后,因为每个 CPU 上处理 softirq 是个异步操作,所以两个 CPU network softirq handler 处理这个进程的数据包时,处理的先后顺序并不能保证。

所以,veth 对的这种发送数据方式增加了容器向外发送数据出现乱序的几率。

img

RSS 和 RPS

那么对于 veth 接口的这种发包方式,有办法减少一下乱序的几率吗?

其实,我们在上面 netif_rx_internal() 那段代码中,有一段在"#ifdef CONFIG_RPS"中的代码。

我们看到这段代码中在调用 enqueue_to_backlog() 的时候,传入的 CPU 并不是当前运行的 CPU,而是通过 get_rps_cpu() 得到的 CPU,那么这会有什么不同呢?这里的 RPS 又是什么意思呢?

要解释 RPS 呢,需要先看一下 RSS,这个 RSS 不是我们之前说的内存 RSS,而是和网卡硬件相关的一个概念,它是 Receive Side Scaling 的缩写。

现在的网卡性能越来越强劲了,从原来一条 RX 队列扩展到了 N 条 RX 队列,而网卡的硬件中断也从一个硬件中断,变成了每条 RX 队列都会有一个硬件中断。

每个硬件中断可以由一个 CPU 来处理,那么对于多核的系统,多个 CPU 可以并行的接收网络包,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网络数据的处理能力.

同时,在网卡硬件中,可以根据数据包的 4 元组或者 5 元组信息来保证同一个数据流,比如一个 TCP 流的数据始终在一个 RX 队列中,这样也能保证同一流不会出现乱序的情况。

下面这张图,大致描述了一下 RSS 是怎么工作的。

img

RSS 的实现在网卡硬件和驱动里面,而 RPS(Receive Packet Steering)其实就是在软件层面实现类似的功能。它主要实现的代码框架就在上面的 netif_rx_internal() 代码里,原理也不难。

就像下面的这张示意图里描述的这样:在硬件中断后,CPU2 收到了数据包,再一次对数据包计算一次四元组的 hash 值,得到这个数据包与 CPU1 的映射关系。接着会把这个数据包放到 CPU1 对应的 softnet_data 数据队列中,同时向 CPU1 发送一个 IPI 的中断信号。

这样一来,后面 CPU1 就会继续按照 Netowrk softirq 的方式来处理这个数据包了。

img

RSS 和 RPS 的目的都是把数据包分散到更多的 CPU 上进行处理,使得系统有更强的网络包处理能力。在把数据包分散到各个 CPU 时,保证了同一个数据流在一个 CPU 上,这样就可以减少包的乱序。

明白了 RPS 的概念之后,我们再回头来看 veth 对外发送数据时候,在 enqueue_to_backlog() 的时候选择 CPU 的问题。显然,如果对应的 veth 接口上打开了 RPS 的配置以后,那么对于同一个数据流,就可以始终选择同一个 CPU 了。

其实我们打开 RPS 的方法挺简单的,只要去 /sys 目录下,在网络接口设备接收队列中修改队列里的 rps_cpus 的值,这样就可以了。rps_cpus 是一个 16 进制的数,每个 bit 代表一个 CPU。

比如说,我们在一个 12CPU 的节点上,想让 host 上的 veth 接口在所有的 12 个 CPU 上,都可以通过 RPS 重新分配数据包。那么就可以执行下面这段命令:

# cat /sys/devices/virtual/net/veth57703b6/queues/rx-0/rps_cpus
000
# echo fff > /sys/devices/virtual/net/veth57703b6/queues/rx-0/rps_cpus
# cat /sys/devices/virtual/net/veth57703b6/queues/rx-0/rps_cpus
fff

重点小结

好了,今天的内容讲完了,我们做个总结。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容器中网络包乱序引起重传的问题。

由于在容器平台中看到大部分的重传是快速重传(fast retransmits),我们先梳理了什么是快速重传。快速重传的基本定义是:如果发送端收到 3 个重复的 ACK,那么发送端就可以立刻重新发送 ACK 对应的下一个数据包,而不用等待发送超时。

不过我们在 Linux 系统上还会看到发送端收到一个重复的 ACK 就快速重传的,这是因为 Linux 下对 SACK 做了一个特别的判断之后,就可以立刻重传数据包。

我们再对容器云平台中的快速重传做分析,就会发现这些重传大部分是由包的乱序触发的。

通过对容器 veth 网络接口进一步研究,我们知道它可能会增加数据包乱序的几率。同时在这个分析过程中,我们也看到了 Linux 网络 RPS 的特性。

RPS 和 RSS 的作用类似,都是把数据包分散到更多的 CPU 上进行处理,使得系统有更强的网络包处理能力。它们的区别是 RSS 工作在网卡的硬件层,而 RPS 工作在 Linux 内核的软件层。

在把数据包分散到各个 CPU 时,RPS 保证了同一个数据流是在一个 CPU 上的,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包的乱序。那么我们可以把 RPS 的这个特性配置到 veth 网络接口上,来减少数据包乱序的几率。

不过,我这里还要说明的是,RPS 的配置还是会带来额外的系统开销,在某些网络环境中会引起 softirq CPU 使用率的增大。那接口要不要打开 RPS 呢?这个问题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个权衡。

同时你还要注意,TCP 的乱序包,并不一定都会产生数据包的重传。想要减少网络数据包的重传,我们还可以考虑协议栈中其他参数的设置,比如 /proc/sys/net/ipv4/tcp_reordering。

思考题

在这一讲中,我们提到了 Linux 内核中的 tcp_force_fast_retransmit() 函数。那么你可以想想看,这个函数中的 tp->recording 和内核参数 /proc/sys/net/ipv4/tcp_reordering 是什么关系?它们对数据包的重传会带来什么影响?

static bool tcp_force_fast_retransmit(struct sock *sk)
{
        struct tcp_sock *tp = tcp_sk(sk);
        return after(tcp_highest_sack_seq(tp),
                     tp->snd_una + tp->reordering * tp->mss_cache);
}

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思考或疑问。如果学完这一讲让你有所收获,也欢迎转发给你的同事、或者朋友,一起交流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