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 优秀的基数统计算法——HyperLogLog¶
为什么要使用 HyperLogLog?¶
在我们实际开发的过程中,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,当我们需要统计一个大型网站的独立访问次数时,该用什么的类型来统计?
如果我们使用 Redis 中的集合来统计,当它每天有数千万级别的访问时,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。因为这些访问量不能被清空,我们运营人员可能会随时查看这些信息,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统计数据所占用的空间会越来越大,逐渐超出我们能承载最大空间。
例如,我们用 IP 来作为独立访问的判断依据,那么我们就要把每个独立 IP 进行存储,以 IP4 来计算,IP4 最多需要 15 个字节来存储信息,例如:110.110.110.110。当有一千万个独立 IP 时,所占用的空间就是 15 bit*10000000 约定于 143MB,但这只是一个页面的统计信息,假如我们有 1 万个这样的页面,那我们就需要 1T 以上的空间来存储这些数据,而且随着 IP6 的普及,这个存储数字会越来越大,那我们就不能用集合的方式来存储了,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开发新的数据类型 HyperLogLog 来做这件事了。
HyperLogLog 介绍¶
HyperLogLog(下文简称为 HLL)是 Redis 2.8.9 版本添加的数据结构,它用于高性能的基数(去重)统计功能,它的缺点就是存在极低的误差率。
HLL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:
- 能够使用极少的内存来统计巨量的数据,它只需要 12K 空间就能统计 2^64 的数据;
- 统计存在一定的误差,误差率整体较低,标准误差为 0.81%;
- 误差可以被设置辅助计算因子进行降低。
基础使用¶
HLL 的命令只有 3 个,但都非常的实用,下面分别来看。
添加元素¶
相关语法:
此命令支持添加一个或多个元素至 HLL 结构中。
统计不重复的元素¶
127.0.0.1:6379> pfadd key "redis"
(integer) 1
127.0.0.1:6379> pfadd key "sql"
(integer) 1
127.0.0.1:6379> pfadd key "redis"
(integer) 0
127.0.0.1:6379> pfcount key
(integer) 2
从 pfcount 的结果可以看出,在 HLL 结构中键值为 key 的元素,有 2 个不重复的值:redis 和 sql,可以看出结果还是挺准的。 相关语法:
此命令支持统计一个或多个 HLL 结构。
合并一个或多个 HLL 至新结构 新增 k 和 k2 合并至新结构 k3 中,代码如下¶
127.0.0.1:6379> pfadd k "java" "sql"
(integer) 1
127.0.0.1:6379> pfadd k2 "redis" "sql"
(integer) 1
127.0.0.1:6379> pfmerge k3 k k2
OK
127.0.0.1:6379> pfcount k3
(integer) 3
相关语法:
pfmerge 使用场景 当我们需要合并两个或多个同类页面的访问数据时,我们可以使用 pfmerge 来操作。
代码实战¶
接下来我们使用 Java 代码来实现 HLL 的三个基础功能,代码如下:
import redis.clients.jedis.Jedis;
public class HyperLogLogExample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Jedis jedis = new Jedis("127.0.0.1", 6379);
// 添加元素
jedis.pfadd("k", "redis", "sql");
jedis.pfadd("k", "redis");
// 统计元素
long count = jedis.pfcount("k");
// 打印统计元素
System.out.println("k:" + count);
// 合并 HLL
jedis.pfmerge("k2", "k");
// 打印新 HLL
System.out.println("k2:" + jedis.pfcount("k2"));
}
}
以上代码执行结果如下:
HLL 算法原理¶
HyperLogLog 算法来源于论文 HyperLogLog the analysis of a near-optimal cardinality estimation algorithm,想要了解 HLL 的原理,先要从伯努利试验说起,伯努利实验说的是抛硬币的事。一次伯努利实验相当于抛硬币,不管抛多少次只要出现一个正面,就称为一次伯努利实验。
我们用 k 来表示每次抛硬币的次数,n 表示第几次抛的硬币,用 k_max 来表示抛硬币的最高次数,最终根据估算发现 n 和 k_max 存在的关系是 n=2^(k_max),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当试验次数很小的时候,这种估算方法的误差会很大,例如我们进行以下 3 次实验:
- 第 1 次试验:抛 3 次出现正面,此时 k=3,n=1;
- 第 2 次试验:抛 2 次出现正面,此时 k=2,n=2;
- 第 3 次试验:抛 6 次出现正面,此时 k=6,n=3。
对于这三组实验来说,k_max=6,n=3,但放入估算公式明显 3≠2^6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HLL 引入了分桶算法和调和平均数来使这个算法更接近真实情况。
分桶算法是指把原来的数据平均分为 m 份,在每段中求平均数在乘以 m,以此来消减因偶然性带来的误差,提高预估的准确性,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份数据分为多份,把一轮计算,分为多轮计算。
而调和平均数指的是使用平均数的优化算法,而非直接使用平均数。
例如小明的月工资是 1000 元,而小王的月工资是 100000 元,如果直接取平均数,那小明的平均工资就变成了 (1000+100000)/2=50500 元,这显然是不准确的,而使用调和平均数算法计算的结果是 2/(1/1000+1/100000)≈1998 元,显然此算法更符合实际平均数。
所以综合以上情况,在 Redis 中使用 HLL 插入数据,相当于把存储的值经过 hash 之后,再将 hash 值转换为二进制,存入到不同的桶中,这样就可以用很小的空间存储很多的数据,统计时再去相应的位置进行对比很快就能得出结论,这就是 HLL 算法的基本原理,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算法及其推理过程,可以看去原版的论文,链接地址在文末。
小结¶
当需要做大量数据统计时,普通的集合类型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 Redis 2.8.9 中提供的 HyperLogLog 来统计,它的优点是只需要使用 12k 的空间就能统计 2^64 的数据,但它的缺点是存在 0.81% 的误差,HyperLogLog 提供了三个操作方法 pfadd 添加元素、pfcount 统计元素和 pfmerge 合并元素。